集成房屋又稱可移動或可多次拆裝房屋,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末,其主要概念是通過在工廠預制墻體、屋面等,按照設計要求加工以鋼結構為代表的承重結構,能夠迅速組裝稱成套房屋的一種建房模式。集成房屋由結構系統、地面系統、樓面系統、墻面系統屋面系統組成,每個系統由數個單元模塊組成,單元模塊在工廠制造完成,房屋現場由單元模塊裝配完成。
集成房屋與傳統的磚混結構房屋相比,新型建材系統的集成房屋具有的優勢是無可替代的:一般的磚混結構房屋的墻體厚度多為240mm,而活動房屋在同區域條件下小于240mm。集成房屋的室內可用面積比傳統的磚混結構房屋大的多。集成房屋重量輕,濕地作業少、工期短。房屋熱工性能好,集成房屋的墻面板是采用隔熱的泡沫彩鋼夾心板。集成房屋所用的建材大部分可回收利用降解、造價低、是綠色環保的房屋。尤其是磚混結構不環保,大量使用粘土,破壞生態減少了耕地,因此,集成房屋在科技上的突破和應用,將是長期的,將會改變傳統意義上的建筑模式,使得人類的居住成本變得更小,居住環境變得更好,更能在環境保護上作出重大作用。
彩鋼板在集成房屋的建造中起到了重要的地位,彩鋼板是一種帶有有機涂層的鋼板,因其有重量輕、隔熱保溫、強度高、色澤鮮艷、安裝靈活快捷等特點,所以,被廣泛應用于集成房屋的建造中,在國外,到處可以看到活動房屋,它由成型的彩鋼板和鋁材搭建而成的臨時房屋。然后接通水管、煤氣管道、電源線,隨時可以入住了。活動房屋的優勢是造價低廉環保,僅為同面積住房的1%—10%,建一個普通的居民房需要十個月甚至一年以上,而搭建這樣的活動房屋只需一兩天足夠了。國內的集成房屋在逐漸被認可,許多開發區、房地產商、旅游景區、新農村建設、個人等都看重了這一非常有優勢的產品,快速推廣集成房屋已經是本世紀新材料和建筑領域的一大亮點。